梅兰芳的艺术符号属性与常人身份之一


来源: 顶端新闻

梅兰芳是谁?这个问题看似很简单,但却有可能是一个海德格尔“在”性意


【资料图】

梅兰芳是谁?这个问题看似很简单,但却有可能是一个海德格尔“在”性意义上的哲学命题。因为梅兰芳代表的中国戏剧艺术,已经成为一种形而上的艺术存在。而梅兰芳又被认为是世界三大戏剧体系的东方代表,被认为是中国戏剧审美体系的承载者。那么,就有必要真正弄清楚,这个代表了戏剧体系,代表了最高戏曲审美原则的梅兰芳,究竟是谁? 作为常人,梅兰芳的原名叫 “梅碗华”,是京剧演员,也是名角,是明星。此外,还是梅老板,是掌握了相当财富的成功人士。然而他还有另外一种身份,那就是作为艺术或审美符号的梅兰芳。梅兰芳不是一个人,作为艺术审美符号,他不是一个人。他的身上体现的除了自己从小严格科班训练的那一套艺术功力外,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艺术营养。这些营养,构成了梅兰芳艺术的重要面向。其中,有那么一些文人票友,因为喜爱梅兰芳,愿意成人之美,为梅兰芳作嫁衣裳。他们心甘情愿以以隐身匿名的方式将他们的智慧转移成艺 术家丰富的审美表现性。 我们常常惊叹于梅兰芳身上的文人气息,其实这些文人气质,严格说来,是一个不属于艺术个人的虚拟的文人形象。这个形象背后,是一个自愿隐匿的文人群体。我们可以说,梅兰芳既不是一个个人,也不是简单的一个群体的叠加。从审美符号而言,梅兰芳应该是这么一个审美“场域”的“域名”。在这个场域,以梅兰芳为核心辐射开来,人来人往,进进出出,为了一个更高的艺术目标,而醉心赏玩、默默付出。“梅兰芳”的“文章”、“文集”、“文献”正是“梅兰芳”这个审美“场域”的集体创造.。梅兰芳”这个名称只是符号化的表征。这个审美场域是一种美学意义上的是,也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在。 要理解这个问题,我们不妨看一看梅先生1930年的访美演出。这次演出,前后准备了六七年之久。然而,这个准备过程,从筹款,到宣传,到接洽,再到编译印刷,剧本选择,物件的准备,剧场的设计等等,其实都是梅兰芳个人所完全无法完成的。尤其是戏剧图案的编绘翻译,行头乐器和各种礼物的购、制、绘和宣传品的筹备编译及印刷等。齐如山在《梅兰芳游美记》中说戏剧图案的编绘翻译共十五类,加上中英文说明书各一幅共二百一十七幅,1832种。可见工作量之大。 但凡涉及中国文化的翻译,介绍,梅兰芳先生可以说是完全没有办法。当时的宣传品包括一部介绍《中国剧之组织》的书,此外是梅兰芳的艺术生涯和介绍,还有梅兰芳接受采访的谈话,最重要的还有《梅兰芳歌曲谱》。歌曲谱是五线谱,当时是请了行家里手按工尺翻做五线谱.谱成以后,让徐君拉着胡琴,马君吹着笛子细听,再一点一点的改正。这些工作显然,也是梅兰芳不能胜任的。

[责任编辑:]

网罗天下

最近更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