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业越来越有“科技范儿”


来源: 光明网-《光明日报》

【一线讲述】产业越来越有“科技范儿”讲述人:宁夏固原市泾源县六盘山

【一线讲述】

产业越来越有“科技范儿”

讲述人:宁夏固原市泾源县六盘山畜牧兽医工作站农业推广研究员 王必强


(资料图)

光明日报记者王建宏、张文攀采访整理

7月的一天清晨,六盘山畜牧兽医工作站院内的四柱栏里绑定了一头安格斯母牛,周围挤满了群众,一场生动的现场技能免费培训开始了。

“今天示范讲解牛得病如何进行灌药和肌肉注射,我们要把牛头抬起偏向一侧进行灌服,操作时要缓慢防止呛到气管……”我一边讲解,一边示范指导。

在畜牧站,这样的培训班常年都有,就连周边大湾乡、香水镇的养殖户也跑来参加,受益的群众越来越多。每当看到为掌握养殖技术来学习的村民,我心里十分高兴。

乡村振兴,科技先行。在西海固,养殖是老传统。不过,过去“养猪为过年、养鸡为花钱、养牛为种田”,谈不上什么科技方法,都是凭着经验摸索、自由生长。后来,眼看着养牛有了赚头,有的养殖户开始扩大规模,三五头、十来头,孩子的学费、老人的医药费都系在牛身上,可养殖技术还是跟不上。我常年走村入户,经常碰见农户因养牛犯难,这家的犊牛生长慢,那家的育肥牛出栏时间长,还有牛胀肚处理不及时死掉的,养殖户大多束手无策,甚至遇上疫病就赔个精光。

科学技术必须推广到“最后一公里”。基层农业技术服务站就是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的,于是我们建立了固定的农技推广制度,每月都有技术人员走村入户,手把手讲给农民听、做给农民看、带着农民干。

记得6年前,泾源县引进一批纯种安格斯牛,农技人员大力宣传推广新品种、新技术,六盘山镇什字村养殖户张国斌抱着试试看的态度,把家中的两头黄牛换成5头安格斯牛。在畜牧专家手把手指导培训下,慢慢地,老张学会了牛的常见病预防治疗,饲料搭配更加科学,邻居家养牛遇到问题也常请他去看看。老张通过养牛增加了收入,还翻新了房子、买了小汽车。

同样在六盘山镇,刘沟村的村民邵相相,通过学习精细化饲养、标准化管理,现在都配上了全日粮混合机、称重机、自动配料机、运动项圈等饲养设施,养殖一下子迈入了现代化。

通过技术推广,越来越多养殖户成了既懂技术又会实践的“土专家”。科技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,也带来了产业的提质增效。如今,咱们六盘山区的黄牛肉、冷凉蔬菜等“原字号”“老字号”产品名声大噪,走向了大江南北的市场。

当然,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和科技创新还有很多不足和短板,我们将继续加大培训力度,努力把先进的农业技术送到田间地头、牛棚羊舍,让科技的种子在乡村结出更多硕果。

《光明日报》(2023年07月26日 05版)

[责任编辑:]

网罗天下